怎样抓住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监管的“牛鼻子”? 河南回答:关键在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监管的“牛鼻子”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8月24日,河南省安监局开了一次“诸葛亮会”,大家一致认为,关键在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各显神通的重点县
会议的全称是河南省金属非金属矿山重点县暨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考核培训会,来自禹州市、灵宝市、栾川县、巩义市等地的“诸葛亮们”,个个使出了真本事。
“从2010年开始,我们启动了石灰岩矿山资源整合工作。”禹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东风说。到2015年,他们的石灰岩矿山由259家变为9家股份制集团公司,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将企业按风险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实行差异化管理。
灵宝市副市长蒋立庆介绍了他们在顶层设计上的做法,包括制定市非煤矿山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判定标准和现场安全生产检查表等。栾川县曾于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金属非金属矿山重点县,副县长邹明武介绍了他们的“库长制”及推进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隐患排查清单化管理的尝试。巩义等市县也介绍了具体做法。
河南的金属非金属矿山重点县攻坚克难工作从2014年开始,最初有9个重点县,除了上述4个地方,还有洛宁县、鲁山县、桐柏县、泌阳县、平桥区。通过攻坚克难,9个重点县矿山数量从2014年的458座下降到306座,下降33.2%,露天采石场占比下降到80%以下。今年上半年,河南曾对重点县名单进行调整和扩容,将洛宁县、桐柏县、泌阳县、平桥区等4个县区自名单中删去,增加殷都区、荥阳市、淇县、辉县、修武县、南召县、商城县、确山县等8个县区,确定了13个重点县名单。在重点县带动下,上半年该省完成43座尾矿库的治理工程。
依然存在的问题
除了采取的做法,各地还提出了存在的不足,如王东风认为禹州在“安全精细化管理方面还有很不到位的地方”,邹明武认为栾川“个别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教育培训不规范等现象依然存在”。
这也是河南全省普遍存在的问题,河南省安监局监管一处处长胡方敏对此直言不讳。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层面,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外部环境依然较差;二是在企业层面,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落实依然不到位。
“抓住13个重点县安全,就等于抓住了全省50%以上的矿山安全,控制了全省80%以上的事故。”河南省安监局副巡视员孙兆贤说,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
全新的双重预防机制
今年上半年,河南制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形成以安全确认制为基础、以安全标准化为载体的全新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下一步,将开展高质量重点县工作,强力推进这一机制建设。
严格矿山准入,逐步将露天石料矿山开采规模提升到每年100万吨。督促企业建立“责任清单”和“管控清单”,将安全风险和管控责任分解到车间、班组和具体岗位,结合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一体化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对职工的现场考核,达到清单会背、会用、活用的程度,否则一律不予通过安全标准化,并责令企业重新教育培训。将安全许可证审查和安全标准化工作结合,在许可证现场核查或竣工验收时,对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进行复核,凡是运行不到位的,一律不予颁发安全许可证。11月底前,所有在生产非煤矿山企业全面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年底前未达到标准化和全面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一律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目前,河南共有地下矿山367座,露天矿山558座,尾矿库596座。地下矿山中超深矿井、当班下井30人以上矿井数量全国第一,煤系矿山数量全国第五,尾矿库中的高坝库、头顶库、赤泥库数量全国第一。


我们专注EHS 只为您的高效工作关注“EHS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