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工业区职业卫生监管模式探讨(下)
2.3 职业卫生社区服务模式评价
2.3.1 形成评价 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后,征询了十几位职业卫生、卫生管理、社会医学和健康教育专家的书面意见,同时对职业卫生服务收费等敏感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669名管理人员中,有68.9%的人认为付出一定的费用接受职业卫生服务是合情合理的,能够接受的费用金额每年平均为901元。据此,课题组修订了服务模式,然后送交区卫生局和社区政府领导审核,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最终确定规划是否适度,目标是否明确,指标是否恰当,服务内容是否合适,服务费用是否合理,服务形式与现行政策是否协调等。
2.3.2 过程评价 服务模式建立后进行了试运转,并对镇、村、队工业负责人和20家企业主进行了征询,了解他们对社区职业卫生服务模式的组成、运作过程、管理网络、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费用、服务态度等是否满意,以期及时调整服务模式中不合适的环节,并保证服务模式的运作能按预定的程序进行。结果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表示满意,满意率在90%以上。
2.3.3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主要评价服务模式运作的效果及效益,其预定评价指标为职业卫生知识普及率、职业性健康检查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率、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核率、卫生设施安装率、职业病、与工作相关疾病和常见病发病率等。我们选择了5家木家具企业开展了近期效果评估。结果开展职业卫生服务后,职业卫生知识普及率达到98%;职业性健康检查率从32%提高至8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率从零提高至100%,近期效果十分明显。远期效果及效益待今后总结,其预定评价指标为作业和休息场所满意率、心理卫生健康率、卫生保健成本支出率、职业人群社会适宜率等。
3 讨论
我国对小工业没有确切的定义,以往一般将乡镇企业等同于小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乡镇企业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同时有别于乡镇企业的小工业也日益增多。
调查表明,桃浦地区小工业缺乏基本的职业卫生服务,这和国内外有关小工业的报道基本相同。小工业由于自身规模和能力的限制以及职业卫生法制意识的淡薄,一般难以或不愿开展职业卫生服务。而政府主办的职业卫生机构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也不能全方位地开展替代式的职业卫生服务,客观上也造成了小工业职业卫生服务滞后的现状。因此卫生部门一方面应广泛开展职业卫生法制宣传,加强对小工业监督执法力度,促使小工业管理人员转变观念,让他们明白,“人人享有职业卫生”是全世界的共识,也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危害是企业的自身行为,企业必须将其纳入企业管理之中,不要因小失大,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服务意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创造条件为小工业提供低费用的、实用的、多方面的职业卫生服务。
关于如何为小工业提供适宜的职业卫生服务,有相应的文献报道,但内容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可推广的模式。本文在对桃浦地区小工业充分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分析、筛选和论证


我们专注EHS 只为您的高效工作关注“EHS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