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工业区职业卫生监管模式探讨(上)
小工业职业危害比较严重,职业卫生服务滞后是国内外的共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已是职业卫生工作者极为关注的课题。在我国职业卫生监督体制和职业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选择上海桃浦地区作为试点,探索小工业职业卫生服务模式,以期通过社区服务的方式,满足小工业基本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桃浦地区每个企业人数小于300人、隶属关系为区属或区属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依据1997年桃浦地区201家小工业的横断面调查、1888名生产工人和669名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1598份生产工人和513份管理人员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1997年至1999年,普陀区卫生防疫站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测定资料和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对职业卫生社区服务模式进行探讨。
1.2 方法 分析横断面调查和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测定资料、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在充分掌握小工业的职业卫生现状和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法规、规章、政策及国内外文献报道,提出小工业社区职业卫生服务模式,并进行试运行及初步评估。
2 结果
2.1 小工业职业卫生现状
详细结果见先前报道。简言之,桃浦地区是上海的一个工业区,也是城乡结合地区,小工业较为集中。201家小工业中有178家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占总数的88.6%,涉及职业危害因素78种;有害作业工人2307人,占178家小工业生产工人总数的38.3%,涉及有害作业工种147种。有害作业场所测定合格率为50.8%。小工业得到的各项职业卫生服务均未超过40%,其中设厂投产时经过预防性卫生监督的仅为1家;设有专(兼)职卫生人员的仅有9家;1997年,有17家企业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测定,测点61个,厂覆盖率9.6%、点覆盖率10.0%;有56家企业进行了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人数395人,厂覆盖率31.5%;体检率17.1%。上岗前职业性健康检查均未进行。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知之甚少,但接受职业卫生服务的愿望较高,不愿意接受职业卫生服务的人数不足10%。桃浦地区小工业有害作业工人体检复查率为21.1%,其中苯作业工人体检复查率为48.1%,工人中慢性疾病患病率为39.6%,30日内有过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比例为18.1%。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管理人员差,且易受年龄、文化程度、进厂时间、作业环境的影响,这可能与工人在企业内的地位较低,承受的职业性应激因素较多,并易受到社会性和文化性应激因素的影响有关。
2.2 职业卫生社区服务模式
我们专注EHS 只为您的高效工作关注“EHS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资讯